离入伏还有三天,但自小暑节气以来,高温天气频繁出现,许多地方已经感受到高温高湿的气候。进入三伏天后,这种天气可能持续,因此如何平安舒适地度过这段时间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这个周末7月20日将正式进入三伏天。尽管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防暑降温仍然非常重要。民间有许多传统和习俗帮助人们应对三伏天,如贴三伏贴、吃饺子和歇伏等。
“入伏要歇伏,不能床上躺”,那7月20日该如何“歇伏”呢?“歇伏”是指在高温高湿的三伏天里,尽量减少户外高温作业,不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并适当吃一些营养丰富且有助于防暑降温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意外。此外,“歇伏”还包括进行“冬病夏治”的休养。
“歇伏”主要讲究的是“躲邪”,即入伏以后要避开六种邪气。首先,要躲寒气。高温高湿天气下,人们容易贪凉和吃冷饮,这可能导致身体被寒气侵扰。因此,不要久吹空调,大汗淋漓时不要洗冷水澡,少吃寒凉食物,可以用热水泡脚来祛除寒气。
其次,要躲湿气。入伏后雨水增多,湿气较重,身体容易受到湿气侵扰。应避免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不要坐在雨后的树木下,多吃薏米、红豆、羊肉和冬瓜等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第三,要躲暑气。高温天气下,正午时分最为炎热,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中暑。可以适量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和苦瓜,并在高温天气里适当休息。
第四,要躲邪气。老人常说要防“暑邪”,高温高湿天气下,人们喜欢找阴凉处避暑或开窗睡觉,这可能让凉风和邪气趁虚而入。尽量不要在大汗淋漓后在十字路口吹风,午睡和晚上睡觉时不要吹穿堂风。
第五,要躲病气。入伏后是霉菌、病菌和害虫活跃期,饮食上要注意不吃不新鲜和不洁的食物,避免去杂草丛生的阴暗潮湿处。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出门做好防晒和防蚊虫准备。
最后,要躲怒气。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变得焦虑暴躁。入伏后是养心的关键期,要平复心态不动怒。尽量避免生气和争吵,凡事多忍让一些,避免动怒伤身和生气上火。
“歇伏”是中国人在顺应时节养护身体的生活智慧,不是躺在床上无所事事,而是通过“躲暑邪”和调整心态,平安舒适地度过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