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差基金经理将降薪,连续跑赢基准有多难? 改革推动行业转型!过去三年,公募基金行业的改革愈发明显,从费率调整到与基民利益的深度绑定,再到绩差基金经理降薪和高管连带责任等措施。5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不仅延续了“压舱石”“稳定器”的要求,也是对市场波动中发现问题的回应。
当前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的收费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规模”的考核机制导致基金经理追求短期业绩,基民关注短期收益而忽视风险。同时,基金销售收入与承销费率挂钩,使得投资顾问难以秉持信义义务,推销高费率基金,造成市场扭曲。
证监会在通知中提到行业面临的问题,包括经营理念偏差、功能发挥不足、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促使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
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浮动费率基金能增强投资者信任,但需加强投资者教育以应对复杂费率结构带来的挑战。
此外,方案还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要求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权重不低于80%,并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对于连续三年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反之则可适度提高。
业绩比较基准在本轮改革中的重要性提升,方案提出制定监管指引,明确设定、修改、披露、评估及纠偏机制,确保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今年以来,各家公司加快了业绩比较基准的调整,使其更为细化精准。
方案还提出对基金渠道的改革要求,包括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保有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考核权重。
进一步的基金费率改革方案也已提出,引导行业机构适时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此外,方案还强调降低多项固定费用,如基金登记结算、指数授权使用、信息披露、审计及法律服务等相关费用。
针对基金业出现的“赌赛道”、新股定价不合理、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膨胀等问题,方案提出建立常态化逆周期调节机制,强化主题基金注册监管,加强对基金投资交易的监测分析与跟踪检验,合理约束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出台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方案还持续提升行业合规水平,涉及公募基金专户业务、投资顾问业务、通道类业务等,修订相关工作指引,提高公私募基金经理兼任及业务风险隔离要求,从严查处违规行为。
围绕行业舆论生态,方案提出重塑行业评价评奖业态,杜绝以短期业绩排名为导向的不合理活动,打击非持牌机构违规开展评价评奖,提高行业声誉管理,支持基金公司维权。
方案还完善基金公司治理,修订治理准则,推动董事会、管理层履职尽责,优化独立董事选聘机制,防范大股东不当干预与内部人控制。
最后,方案提出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支持优质头部基金公司创新发展,促进资产管理和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双提升,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出台运营服务业务管理办法,推动行业降本增效,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研究创设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启动直销服务平台运行,出台投顾业务管理规定,促进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
李楠认为,优秀的投资顾问需具备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了解,以及受托信义和沟通交流能力。目前这类人才稀缺,但市场需求大,投资顾问业的良性发展对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1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