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高雁鸿/文图
“现在开庭!”7月21日下午,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在南阳市宛城区综治中心响起,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在此公开开庭审理,敲响了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驻区综治中心速裁快审的“第一槌”。
在这起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赵怡婷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依法组织举证质证,并围绕案件争议焦点展开辩论。在法庭调解环节,赵怡婷耐心沟通、释法说理,最终原告自愿撤诉,案件圆满解决。
“这是我第一次打官司,本来挺紧张,但法院把法庭搬到家门口的综治中心,确实让我方便了不少。”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对法院在综治中心开庭审理案件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誉。
“把法庭‘搬’进综治中心,不是简单的场所转移,而是司法资源与基层治理资源的深度融合。”入驻区综治中心审判团队员额法官赵怡婷表示。
该起案件是宛城区法院自入驻区综治中心并正式运行以来开庭审理的第一起案件,既体现了“速裁快审”的效率,也印证了“多元解纷”的实效。通过打破传统法庭审理的空间限制,将审判现场直接设在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诉讼,实现了“让司法走到群众身边”。
为提高解纷效率,加强诉调衔接,推进司法职能与社会治理有效融合,宛城区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今年6月,在区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统筹协调下,宛城区法院在区综治中心设立了标准化审判法庭,并选配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干警入驻综治中心,目前已入驻包括一名员额法官在内的六名在职干警、一名退休法官,开展诉非衔接并提供纠纷调处指导工作。
对于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简单案件,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物业服务合同、邻里纠纷等高频案件,通过“巡回审判 + 示范调解”模式,把司法案例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活教材”;同时依托区综治中心“e治理”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配强综治中心入驻力量、整合调解资源,做深做细指导调解、以案释法、诉讼服务、纠纷调处、法治宣传等工作,助力形成“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的社会共识。
下一步,宛城区法院将以区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多方力量,进一步强化与综治中心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完善“诉调对接”“繁简分流”机制,充分发挥法院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职能作用,切实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司法动能。
【编审:赵勇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