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瓜产量全球第一 从追赶到领跑

中国西瓜产量全球第一 从追赶到领跑!夏天,人们离不开西瓜,但西瓜其实源自非洲。千年前,契丹人将西瓜种子从西域带到当时的幽州,才有了“西瓜”的称呼。文天祥曾在《西瓜吟》中赞美西瓜的颜值和口感,但那时产量很低。

中国西瓜产量全球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种瓜主要依赖自留种,导致病虫害多、口感差、产量低。一个新品种从研发到推广至少需要十年时间。1984年,瓜果生产放开市场调节,科学家们通过本土品种与国外优良品种杂交实验,培育出许多优质品种,如郑州3号、苏密1号、8424、西农8号、京欣1号等。

中国西瓜产量全球第一 从追赶到领跑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品种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与日本专家合作选育的京欣一号,将育种时间缩短至四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西农八号,抗病力强、耐运输、产量高,解决了当时被进口种子卡脖子的问题,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宁夏硒砂瓜就是西农八号的代表作,当地农民采用压沙种植方式,提高了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种出的瓜皮厚耐踩、又沙又甜。

中国西瓜产量全球第一 从追赶到领跑

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人们逐渐偏好中小型西瓜,麒麟瓜因此而闻名。麒麟瓜源自8424品种,这种瓜早熟、果肉酥脆、含糖量高,但产量和抗病性较差。进入90年代,中国成为全球西瓜产量第一的国家,但育种目标主要集中在高产上,在品质、口感和抗病方面仍有不足。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深耕小西瓜高端市场,引进了日本的早春红玉、红小玉等礼品瓜,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更耐储存、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

中国西瓜产量全球第一 从追赶到领跑

尽管中国西瓜产量全球领先,但由于部分种子抗病能力弱、种植不规范等因素,损耗较高。一些品种的西瓜不耐储藏,在采摘和运送过程中会损失20%以上。再加上西瓜保鲜期短,容易滞销烂在地里,实际可供消费的西瓜可能只有产量的一半。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损耗,能带来至少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3657.html

(0)
大众参考网的头像大众参考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3日 下午2:48
下一篇 2025年8月13日 下午2:51

相关推荐

  • 为什么现在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 环境变化引发关注

    鼻子堵、眼睛痒,喷嚏和咳嗽不断……这些症状可能是感冒,也可能是过敏。春天是过敏高发季节,许多人对过敏有各种疑问。为什么感觉过敏的人越来越多?原本不过敏的人为何忽然开始过敏?小时候过敏的东西长大后反而不敏感了?这些问题都与过敏体质有关。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通常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某些特殊基因特征的人群更易发生过敏性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所…

    2025年3月27日
    17000
  • 乒乓球仁川赛:4月2日赛程公布!国乒“双陈”登场,迎战欧洲冠军 次轮激战在即

    乒乓球仁川赛:4月2日赛程公布!国乒“双陈”登场,迎战欧洲冠军 次轮激战在即!北京时间4月2日,乒乓球WTT仁川冠军赛迎来第二天的对决。国乒选手陈幸同和陈垣宇将先后登场,分别迎战两位欧洲杯单打冠军米特兰姆和达科。陈幸同的压力相对较小,而陈垣宇则面临严峻考验。 早田希娜、莫雷加德等名将也将亮相。第二个比赛日将有十三人晋级十六强,其余十三人被淘汰。 本次冠军赛国…

    2025年4月2日
    17000
  • 隔夜发泡的木耳毒倒68岁阿姨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

    夏日炎炎,对于吃货们来说,几道爽口的凉拌小菜无疑是消暑解馋的好选择。然而,68岁的王姨却因为一道江浙人餐桌上常见的凉菜被送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急诊监护室。 王姨是杭州淳安人,她节俭且负责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6月2日清晨,王姨用泡发好的白木耳略微焯水后,加入调料凉拌给自己下白粥吃。由于儿子一家端午节假期睡懒觉不吃早饭,老伴又不喜欢吃,王姨很快…

    2025年6月15日
    10900
  • 追梦:球队仍处在争冠梯队 期待休赛期调整

    追梦:球队仍处在争冠梯队 期待休赛期调整。勇士前锋追梦在最新一期的《绿说体育》中谈到了球队的未来。他表示,在联盟中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补强阵容顶端战力,找到像吉米-巴特勒这样的巨星非常困难,但勇士已经成功引进了巴特勒。 追梦认为,现在审视阵容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明确需要提升和补充的地方。由于已经了解巴特勒的比赛风格,球队知道该搭配什么类型的球员来打造理…

    2025年5月19日
    9800
  • 欧洲大停电 中国一电工意外红了 0.13秒恢复电力绝技

    张霁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突然走红。这一切源于欧洲的一次大停电事件。 4月28日,西班牙和葡萄牙遭遇了大规模停电,法国部分地区也受到了影响。停电范围之广极为罕见,交通、通信、医疗等领域一度瘫痪,5000多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电力供应稳定性的关注。在中国,一条关于“浙江一位电力工人仅用0.13秒就恢复电力”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主角正是张霁明——…

    2025年5月2日
    10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