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长假或节日后重新投入工作、学习时,因身心调节失衡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属于短暂的身心适应障碍。主要表现有疲劳乏力、头晕头痛、肠胃不适、睡眠紊乱等身体症状,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低下,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对工作或学习产生排斥感等心理症状。
产生这些症状的常见诱因包括休假期间作息紊乱,暴饮暴食、大量进食油腻不易消化食物、过量饮酒等加重身体负担,外出游玩、走亲访友导致身心疲惫,节后突然从假期的休闲状态切换到紧张节奏心理落差大等。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精神科主治医师马新欣建议,要减少或避免“节后综合征”的发生,可以在假期结束前1至2天逐步恢复规律作息,例如不再熬夜、恢复正常睡眠时间、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用热水泡脚或阅读纸质书助眠。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慢跑等也能帮助身体找回节奏。假日期间应规律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油、高糖食物,增加蔬菜、粗粮、新鲜水果和优质蛋白饮食,饮用含酒精、糖、茶碱、咖啡因的饮料需适度。节后复工首日可以从简单任务入手重建信心,午休时进行15分钟闭目养神,或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平复焦虑情绪,快速恢复精力。
通过系统性的身心调整,“节后综合征”的影响可有效缓解。多数人经过3至7天的调整可自然恢复,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情绪或心悸、持续失眠等躯体化症状,建议寻求心理医生或专科医师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1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