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企业负责人在开公司或参与招投标时,需要携带多份由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等部门出具的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流程繁琐复杂。现在,这一现象即将成为历史。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在2025年9月底前全面实施“信用代证”工作,实现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份纸质证明。企业可以直接登录“信用中国”或省级信用网站自助下载报告,审批部门只需在后台核验即可,无需再索要纸质证明。
“信用代证”的推行标志着传统“证明时代”的结束和“用数据说话”的信用社会的到来。这项改革优化了营商环境,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轻了负担。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企业融资等领域,经营主体只需到一个部门查询信用报告,甚至可以授权使用方直接查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此外,“信用代证”还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导致风险无法及时共享。如今,通过信用信息共享与系统集成,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监管者可以基于数据构建综合风险画像。一旦出现失信行为,高危主体将在金融授信、政府采购、高消费等场景处处受限。
事实上,“信用代证”也是一项发源于基层的创新举措。例如,浙江早在2017年就启动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大幅削减证明事项。2018年,浙江进一步全面清理本地区、本部门自行设定的各类证明事项。2023年10月,浙江印发《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在40个领域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成为全国率先开展“无证明化”改革的省份。
此次《通知》还提出鼓励各地建立信用承诺制,这是一项积极探索。一些暂未覆盖的领域可以鼓励各个主体主动进行信用承诺。如果这些承诺有问题,将来这些领域将不再对该主体实行“信用代证”。例如,浙江义乌创新推行信用承诺制审批机制,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可通过书面信用承诺替代部分审批材料,享受“容缺受理”,先行发放证照。对于信用等级差的企业和个人,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在办理企业登记时实行严格准入;对于违背信用承诺的,将会同多部门对其实施联合惩戒,上榜负面清单。
未来,政府部门可以将更多信用的理念和机制应用于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效能,对一个主体的信用分析和认识也将更加全面准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1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