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秀美之江。2025年8月15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日子。20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创新“生态+电力”模式,助力浙江从“资源小省”向“绿色能源强省”转变。
湖州市安吉县位于天目山北麓,青山苍翠。输电线路将高耸的铁塔串联起来,来自四川金沙江的清洁电能通过这些线路进入浙江,构成一幅壮阔诗意的生态画卷。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既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关键载体,也是统筹生态保护与能源变革的战略枢纽。浙江电网作为典型的受端电网,外来电占全社会电力消费的三分之一。国网浙江电力建成“两交三直”特高压骨干网架,高效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跨区域消纳。为确保能源大动脉稳定运行,湖州构建了特高压重要输电通道“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检新模式,并打造五级联防协同作战体系。2024年,“西电东送”特高压工程向浙江输送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电网建设的“含绿量”也在不断提升。国网浙江电力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坚强智能电网与生态环境共融共生,开创了“生态电网”的新范式。在湖州市投运的近零碳排放110千伏城北变电站,围墙上的钙钛矿光伏板与建筑融为一体,减少20%的碳排放;屋面导光技术使日间室内照明完全采用自然采光;沥青道路建设中二次利用废弃轮胎,余热回收系统实现末端供热。在宁波市象山县韭山列岛,供电公司建成净零碳观鸟屋,改善了中华凤头燕鸥的栖息环境。在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和配电设备仿生改造解决了鸟类监测设备供电难题。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供电公司推动组建“电与自然”守护者联盟,实施减少碳排放、土地侵占、人类活动等行动,保护“植物活化石”。
浙江抓住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契机,协同调动抽水蓄能等资源,推动火电等传统电源与远近海风、光伏等清洁能源形成互补发展集群,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绿色转型。2024年,浙江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0%,光伏发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大量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国网浙江电力正全面打造智慧配电网,以用户“零感知”的智慧电网系统描绘清洁、绿色用电图景。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在于供给绿色化,还在于消费清洁化。园区企业里,供电公司依托碳效码提供综合能效诊断报告和用能优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用能更加经济高效。城市商铺内,电能替代改造帮助客户降低用能成本,全电厨房、绿色商圈渐成趋势。在长兴县,“全电物流”项目有序运转,35公里长的全电“空中输送带”将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的熟料运到码头,再通过水路运往各地,实现节能减排。这些场景展示了国网浙江电力以绿色低碳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年来,国网浙江电力稳妥有序地推动电能替代,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在湖州构建新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重塑生产生活方式。截至2024年底,碳效码为全省4.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级赋码,完成绿电交易超过13亿千瓦时。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浙江创新打造“碳达人”全民公益低碳项目,累计促成2.1万户家庭屋顶光伏碳汇交易。城市公交和私家车换上绿电引擎,全省公共充电桩约18.3万个,充电量达91.6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
能源服务均等化方面,浙江省明确把缩小城乡、地区、收入差距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向。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能源电力,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环节。安吉县四周环山,2005年前农村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国网浙江电力在当地采取农网改造升级、乡村电气化建设等措施,截至目前,安吉县户均容量达12千伏安。国网浙江电力始终坚持电网建设与乡村发展同步推进,将电力设施规划、建设与投运融入乡村发展。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国网浙江电力全力支持乡村发展。2024年,浙江建成3826个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乡村供电可靠率达99.988%,全年户均停电时间降至1.05小时,与城市差距缩短至41分钟。在德清县莫干山,国网浙江电力联合多方力量组建“绿聚能”联盟,通过智慧能耗监测与精准能效管理,实现民宿年平均用电成本下降17%。同时,国网浙江电力不断延伸乡村电力服务网络,数字化电力驿站已覆盖省内1.9万个行政村,实现便捷服务。电力数据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国网浙江电力以电为笔,点亮之江大地美好生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