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泡面引发的争议,让高铁站陷入了两难境地。据媒体报道,广州东站和白云站内的商店已停售泡面,取而代之的是捞面、拌面等食品。多家便利店均称已按要求停售泡面。
高铁正逐步去泡面化。广州东站回应称,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相关规定,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使广大旅客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高铁车站不售卖方便面食品,但旅客可自行携带。12306官网也明确提示:旅客列车车厢为封闭空间,勿食用泡面、榴莲等“气味浓重”食品。
早在今年3月,上海虹桥高铁站已率先停售泡面,如今广州铁路系统全面跟进,俨然成了“去泡面化”的全国试点。官方的理由是高铁提速,服务也要升级,车厢环境得更“高级”。然而,网友对此并不买账:“凭啥只禁泡面?辣条、凤爪、自热火锅就不臭了?”更有细心网友发现,部分高铁站仍在售卖榴莲干、臭豆腐等“重口味”零食,这“选择性执法”让质疑声难以平息。
支持“去泡面化”的声音认为,车厢是公共空间而非私人领域,一人吃泡面,全车厢人跟着受影响。不喜欢泡面气味的人觉得难受。另一点是安全隐患,过道狭窄,人来人往,万一遇到跑来跑去的孩子,稍不留神就有烫伤风险。
反对者则认为,泡面气味虽浓,但真就比自热火锅、麻辣烫“罪大恶极”?更别提高铁餐车上动辄四五十元的盒饭,味道不见得比泡面“高雅”多少。还有网友认为高铁站不卖泡面,不能强行跟保持列车车厢内环境清洁相绑定。有的人在站内买泡面不一定是为了在列车上吃,就在高铁站内吃是不影响列车内环境的,为啥也不能买了?
高铁去泡面化,表面上是气味之争,背后却隐藏着价格之争、民生之争。有网友说,泡面一碗不到10块,加根火腿肠,能顶6小时车程,是学生党、务工族的“续命神器”。反观高铁餐饮,30-50元的盒饭很常见,15元的“亲民套餐”永远是“售罄”。对于月薪3000的打工人来说,高铁票本已价格不菲,还要吃高价盒饭,实在不划算,远不如泡面来得实惠。还有网友吐槽,高铁站内新上的捞面、拌面,均价15-25元,味道却“像吃塑料”,和泡面根本没法比。更有网友指出,并不是大家那么喜欢吃泡面,如果高铁方面能提供更丰富且价格便宜的套餐,有几个人愿意吃气味很大的泡面?
有网友感慨:“绿皮车时代,泡面香气是旅途的温暖;高铁时代,速度上去了,人情味却没了。”
破解“泡面困局”,最重要的是提升服务,降低价格。只要推出更多平价餐品,乘客的选择更多,泡面的争议就会更小。如果真觉得在车厢内吃泡面气味难除,可以考虑在车厢连接处设个带排风扇的“速食区”,既能解决气味问题,又给旅客实实在在的便利。
泡面不只是碗面,更是无数普通旅客在旅途中的温饱寄托。当高铁在追求“高端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要忘了服务最广大旅客的初心。一碗泡面,争的不仅是气味,更可能是民生,是民心。铁路服务不是要让每个人吃上五星级套餐,而是让每个旅客都能带着尊严和温热的胃抵达远方。毕竟,一列高铁的温度,不能只有空调的温度,还有能暖人心的泡面的温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