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鹰眼挑战”背后的挑战 公平与争议并存!王楚钦在多哈世乒赛上迎战美国选手纳雷什。第二局刚开始,裁判判罚王楚钦发球犯规。王楚钦随即提出“鹰眼”挑战,赛场大屏幕显示他的发球抛球角度为24.67度,并未超过规定的30度上限。最终屏幕上显示:“Service is legal(发球合规)”。王楚钦挑战成功。
尽管这一挑战没有对比赛结果产生大的影响,世界排名第二的王楚钦很快以4:0取胜。赛后他表示对自己发球有信心,并认为回放系统能帮助防止裁判的误判。通过队内的检验,他觉得自己的发球还是比较过关的。
王楚钦和教练王皓对这次判罚感到意外。王楚钦赛后告诉王皓:“一上来就直接判我(发球)。”王皓则表示:“我以为应该是警告。”虽然这是世乒赛首轮比赛,双方实力有差距,但如果发生在决赛或比赛胶着的关键时刻,类似的判罚可能打乱节奏,即使“鹰眼挑战”成功,也可能影响球员的心理,甚至改变比赛结局。
国际乒联2019年决定引进“鹰眼”技术,但直到去年才首次将其引入世乒赛。与网球和羽毛球比赛中更多用于判定球是否出界不同,“鹰眼”在乒乓球赛事中主要用于参与发球判罚,这让人感觉掺杂了太多“主观”因素。
孙麒麟教授认为,发球问题是乒乓球比赛中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之一,因此国际乒联制定了复杂的发球规则条文,近年来这些规则执行得更为严格。在国际大赛中采用“鹰眼”技术有助于帮助裁判判罚,让比赛更加公平。
新加坡乒乓球学院院长冯天薇也支持孙麒麟的看法,她认为“鹰眼”在体育运动中的使用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对发球的判罚,对双方运动员是公平的。
然而,孙麒麟也指出,球员在比赛过程中提出挑战后,现场经过视频回放加上判定需要很长时间,会影响比赛的连续性和观赏性,因此“鹰眼”仍然处在试验阶段。由于裁判临场经验、判定角度以及对规则理解深度不同,也会出现判罚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引发争议,因此建议谨慎使用“鹰眼”。
早在2006年,网球比赛就开始引入“鹰眼”技术,但关于其精确性的争议一直存在。瑞士巨星费德勒曾公开表示,尽管他支持网球比赛采用“鹰眼”技术,但并不认为这一技术百分之百精确。
相信在多哈世乒赛上,还会有很多类似王楚钦的“鹰眼挑战”,而“鹰眼挑战”面对的挑战未来同样会持续下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1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