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燕被洪水冲走前录音令人动容村民手机保存最后通话。7月23日至29日,北京遭遇强降雨。7月26日,在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及其党员丈夫蔡永章在组织群众转移时被洪水冲走。8月2日,怀柔区受灾群众安置点内,一位村民的手机通话记录中保存了与尹春燕书记的电话录音。
任上7年蹚出致富路
通话里嘶哑着安排群众转移
被洪水冲走的怀柔区琉璃庙镇
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
村民们都在盼你回家
“他们问我,找着春燕书记了吗?我说,没有。”7月27日晚,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桂起返回村里时,一对大爷大妈正望眼欲穿地等待救援消息,听到这样的回答,他们怔住了,把手里刚盛的半碗粥又倒回了盆里,嚎啕大哭起来。
村民珍藏“最后的”通话录音
“大哥,西沟是不是出了水了,人已经出不来了?”在安置点的床铺前,村民张春山掏出手机,为记者播放了这段手机自动录制的焦急而简短的通话录音。声音有力又有些嘶哑,正是尹春燕,时间是7月26日半夜11点18分——这是她在狂风暴雨中失联前与张春山的最后一通电话。
“走不了了,上不去了,大西沟出水了,这过不去了。”这是张春山的回答。此时他正按照书记的要求,赶往三亩地自然村的虎子家协助转移。洪水源源不断地从大西沟涌进张春山面前的街道——孙胡沟村整村落差约180米,这里是地势最为低洼的地方,也是尹春燕最不放心的地儿。
孙胡沟村坐落在两山之间的谷地里,南北狭长,约5公里,住有300多户。最北部的三亩地地势最低,挨着村口,越往南地势越高。此时,尹春燕和丈夫正走出村委会,向北冒雨逆行,为的是去北大地自然村看两位老人的情况。街道上水流湍急,步履维艰,这让尹春燕急得直跺脚。
“把车停到高处!你给春林打电话,让他盯着大西沟,学校也交给他!我这边有好多事我顾不过来了,你赶紧安排,就说是我说的!”虽身处暴雨中,尹春燕仍清楚地判断着全村形势,每一个尚未转移的村民,她都放心不下。
张春山赶紧应了一句,“行行,我来安排。”
话音未落,通话中断……
那一刻,孙胡沟村的雨已经大到村里很多老人活这么大岁数都没见过的程度。路被冲断,信号没了,电也停了。原本干涸的西沟、大西沟等水道涌水不断,泥水咆哮着吞没了更多低洼地带。
“从那通电话以后,我再也没能联系上她。”但张春山顾不上多想,按照书记的要求,把险户转移到了安全的高处。
当晚11点20分,发在两委干部工作群里的“最新要求:各村按照红色预警标准措施落实”,成为尹春燕最后的文字留言。
尹春燕“最后的”文字留言。怀柔区委宣传部供图
任上7年蹚出致富路
孙胡沟村是一个地处深山的经济薄弱村,却也有着秀美的风景。
“书记说这片山不能只看得见风景,还得变成能吃饭的产业。”村民们念叨的这句话,是尹春燕常挂在嘴边的“小目标”。她用七年时间,把一个低收入村逐步带上了产业加速发展的道路上。
尹春燕1974年出生,今年51岁,是土生土长的孙胡沟人,干过农活,也做过买卖,2013年回村当了会计,2016年成为村委委员。
曾经,孙胡沟村的主干路还是破旧的老柏油路,晴天尘土飞,雨天坑洼滑。2019年,尹春燕刚一上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多方筹集资金,把柏油路铺到了每家每户门前,补上排水沟,还在沿线种上月季和三角梅。游客从村口一进来,道路宽阔,花草摇曳,颇有几分桃花源的味道。
环境变了,机会也来了。2023年,孙胡沟村试点养蜂项目。蜜蜂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但孙胡沟得天独厚,山清水秀、野花遍地——槐花、椴树花,春天,还有各种药材花渐次开放。尹春燕正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主动联系镇里申请项目资金,购入第一批50箱蜜蜂,聘请村里老养蜂人做技术指导。她虽不懂养蜂,但好刻苦钻研,一有空就钻进蜂房盯着。
两年多,蜂箱就翻倍了,产出的蜂蜜在农民丰收节上广受欢迎,一些酒店、科研单位也成为固定客户。去年,养蜂产业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
养蜂只是起点。村里野杏满坡却“熟落山沟”,尹春燕深知传统手榨的艰辛——三斤半杏核才出一斤油,费时费力,苦味还熏人。于是,她引进了一家小型杏仁油加工厂,添置破壳、榨油、过滤设备,用传统压榨工艺,生产具有乡土味的杏仁油。村民上山采杏、剥仁、送厂,不仅创收,一年还能解决50多人次就业。2024年,杏仁油销售收入超过3万元。“前不久,城里的‘大厂’还来座谈,想把杏仁油做成护手霜、香薰,我们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村会计王钺说。
在别人眼中不起眼的山野,在尹春燕眼里都是财富。“她脑子灵、敢想敢干,知道咱村的出路在哪儿。”王钺告诉记者,“书记不光想着修路修坝,更想着怎么修出我们的‘致富路’。”
她是村民心中的“傻丫头”
“我们都不叫她书记,只叫她‘二华’。”坐在轮椅上的范东田刚跟记者说起尹春燕,眼圈就红了。“生活中她没架子,像个傻丫头,进我家门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范东田与89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是村里的五保户。“我腿脚不利索,啥也干不了。她经常来看我,家里缺啥她比我都清楚。”范东田说,尹春燕不仅知道他家的门禁密码,还常常推门就进,四下打量,“其实是想看看家里缺什么,衣服够不够穿。”
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到村民家中探望。怀柔区委宣传部供图
“甚至我穿多大号,她都知道。”范东田指着自己穿着的短袖上衣,眼里不禁泛起泪花,“这就是她给我买的,我天天穿着。”每年换季,尹春燕都会主动带衣服来,不问要不要,只怕不够穿。
她的关心远不止这些。平日里,只要尹春燕来了,就会顺手做饭、扫地,甚至帮他洗头。“她不嫌麻烦,还说‘我干活可比别人利索’。”范东田又抹了一把眼泪,“亲妹妹都未必有她对我这么好。”
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右一)到村民家中探望。怀柔区委宣传部供图
不仅仅是,村里约20个低五保户她都一视同仁,家家走到。“谁有难,她都管。人说她是真傻心眼儿,见谁都聊,见谁都笑,工作起来一点不糊弄。”
这场暴雨,孙胡沟村汛情紧急。7月26日晚,尹春燕一边调度村干部挨家挨户转移群众,一边不停地给范东田发微信、打电话,确认他是否安全。“在家里还是在哪里?”“别睡,雨太大我不放心。”这是尹春燕留给范东田最后的两句聊天记录。
尹春燕给村民范东田的微信留言。张佳琪摄
后来,范东田被人抬着撤离到高地,听说书记联系不上了,心里一沉。“我不信她真不回来了,她不可能不回来。”范东田低声说,“她把别人的苦难当自己的事,把村里的冷暖装在心上。我们都等她,盼她回来。”
“我宁愿替她去,让我们这书记活着。”满头白发的村民张金芝哭红了眼睛,“这丫头太好了,太热心肠了。”
“一直就认为她在哪儿、被谁给救了。她心太好了,死不了。因为她对老百姓太好了,每一个老百姓都是她的家人,她的亲人。”村民于秀芝哭着说。
8月2日晚,怀柔再次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记者走出安置点,满天阴云间总有缝隙透出倔强的微光,恰似孙胡沟村每位村民万千情愫猥集的内心。是的,总会雨过天晴,总有奇迹值得我们倾心期待。
京平
值得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真的希望,她还能回来。”这些天,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的村民们满含热泪,牵挂着一个人——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本次洪涝灾害中,尹春燕和丈夫蔡永章在转移群众过程中不幸被洪水冲走,目前相关力量仍在全力搜救。
像陀螺一样忙碌,是尹春燕留给村民们的最深印象。对这位土生土长的村支书,村民更爱直呼她的小名——二华。乡情所系、责任所托,尹春燕多年来兢兢业业,带领一个低收入村蹚出致富路。在本次洪涝灾害警报拉响时,更是全身心投入防汛抢险工作。严格落实预警方案,及时转移“危险户”,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实时询问村民安危,即便雨势汹汹,车辆无法通行,但放心不下村中一对高龄孤寡老人,她和丈夫还是义无反顾冲进茫茫雨幕,用逆行向险、舍生忘死的行动诠释着何为真正的英雄。
“各村按照红色预警标准措施落实”,这是尹春燕失联前最后的文字留言。这份夙夜在公的姿态,是全市奋战于防汛救灾一线基层干部的缩影。7月23日至29日,本市遭遇极端强降雨,城市安全运行面临严峻考验。闻汛而动、分秒必争,广大基层干部全力以赴、保卫家园。他们不负初心使命、铮铮誓言,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坚持工作,真正做到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他们都是好样的!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危急时刻,广大基层干部是落实各项防汛救灾任务的直接责任人,在一线高高飘扬的党旗,是群众最可信赖的“主心骨”。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那些逆行的英雄,就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他们不顾安危、冲锋在前,不仅体现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更展现出守护“大家”的深厚为民情怀。正是依靠万千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尽责、无私奉献,我们这座超大城市才最终战风斗雨、攻坚克难。
汛期尚未结束,防汛依然还在吃劲的时候。打赢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攻坚战,还需众志成城、连续作战。让我们向所有坚守于防汛救灾一线的党员干部致敬,你们辛苦了!全市上下再接再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