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启动针对广播电视领域虚假宣传医药广告的集中整治工作,旨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净化广播电视传播环境,提升媒体公信力。此次整治行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牵头部署,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积极响应,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清除虚假宣传医药广告,取得了初步成效。
根据整治工作安排,整治工作分为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2025年12月底前,重点针对省级卫视频道进行整治,确保全面清除虚假宣传医药广告,同时同步推进省级台地面频道、地市级台和县级台的集中整治工作,力求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为2026年6月底前,重点针对省级台地面频道、地市级台和县级台进行整治,防止省级卫视频道问题反弹。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会议中强调,各级广播电视局和广播电视台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认识到治理虚假宣传医药广告的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清除此类广告。同时,会议要求各级广播电视局勇于担当,健全监测排查、督促整改、约谈通报、严肃问责等工作机制,广播电视台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坚决纠正违规行为,主动谋求创新突破,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此次整治行动不仅得到了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也将打击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国家工商总局等八部门也曾联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整治范围涵盖各类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大型门户类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医疗药品信息服务类网站。
在整治过程中,广电总局还开通了举报渠道,自8月8日起,公众可通过多种渠道举报虚假宣传医药广告的行为。此举不仅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也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舆论监督。
从历史经验来看,虚假医药广告问题长期存在,其背后涉及多个部门的监管漏洞和执法不力。例如,一些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聘请所谓名医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实际目的只是向患者推销医院和药品。此外,一些教授在广播电台做讲座,宣称用某方剂可治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无不药到病除。这些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影响了公众对医疗服务的信任。
为从根本上解决虚假医药广告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要建立广覆盖的公共医药卫生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多渠道、及时发布贴近百姓求医问药需求的信息,缩小虚假广告的生存空间。同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不法分子望而却步。
此次广电总局集中整治虚假宣传医药广告的行动,不仅是一次对现有问题的集中清理,更是对未来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制度建设的推动。通过强化监管、规范市场、提升公信力,广电总局正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广播电视传播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健康信息。
虚假医药广告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医疗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国家广电总局此次集中整治行动,正是对这一顽疾的有力回应。通过强化监管、规范市场、提升公信力,广电总局正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