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期是研学市场的黄金期。今年,研学机构竞争激烈,不仅推出自然人文类项目,还引入了科技、AI等概念,结合AR、VR、全息影像和AI互动等前沿技术,以及编程、机器人等多样化内容。这些精心包装的研学项目费用高昂,但常被诟病形式大于内容。
背后隐藏的是研学市场遇冷的危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订单量骤减,定价下调。为吸引学生和家长,机构绞尽脑汁推出更多吸睛项目。家长们对各类广告逐渐清醒,除了经济压力外,很多人曾在鱼龙混杂的项目中踩过坑,如安全隐患频发、行程缩水、研学变旅游等问题让他们大感失望。
疫情过后,家长对于研学的预算减少,招生难度增加,许多公司在降本增效。研发高质量研学课程成本高,一节半天的课程可能需要10天左右的研发时间,加上设计、材料等费用,最终定价必然较高。在北京,高品质半日游费用约300元,国外长线研学费用可达数万元甚至更高。然而,能接受这种费用的家长越来越少,生源数量逐步下滑,项目数量和预算也在减少。
研学基地的情况也不乐观,业务量大幅下滑,且各大机构都在压低价格,导致基地盈利难度加大。一些基地平时接公司团建和商业巡演来维持运营,经营不善倒闭的也不在少数。教育出身的机构注重课程开发,而旅行社出身的机构更注重旅行体验,只是引入特殊地点参观并请带队老师讲解。两种途径都需平衡家长与孩子的需求。
家长对研学旅行的态度普遍冷淡。有家长认为研学只是换个名字的旅游团,不指望孩子学到什么,只是为了让孩子见世面或让家长清闲一点。另一位家长曾对研学抱有期待,但参加后发现过程敷衍,更多时间花在赶路和拍照上,孩子疲惫不堪。还有家长因安全问题和沟通失误对研学机构的专业度产生怀疑。
当前市场上研学项目五花八门,机构用各种话术描述产品高端,但在压低价格的同时,质量难以保证。很多机构招聘兼职人员,摄影师薪资远高于研学导师,甚至有些课程研发人员还需承担销售任务。一位从业者表示,行业要想向好发展还需要很多努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