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续降雨影响,全国多地河流水位持续上涨,截至2025年8月3日8时,全国共有14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达1.31米。其中,甘肃庄浪河、宁夏贺堡河、内蒙古什拉乌素河等河流水位显著上升,部分区域水情已超过警戒线,防汛形势严峻。与此同时,太湖水位也达到3.88米,超警0.08米,周边及江苏里下河平原河网区23站水位同样超警。
水利部高度重视此次汛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滚动会商研判全国雨水情形势,并向山西、内蒙古、辽宁等12个省份发出一省一单靶向预警,要求各地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确保水库和淤地坝安全度汛。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当前汛情的高度关注和科学应对。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小河流洪水一直是防汛工作的重点难点。例如,在2020年6月,受降雨影响,全国3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重庆綦江上游干流及四川大渡河支流小金川甚至发生超历史洪水。水利部当时已明确要求,将中小河流洪水防御作为当前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强化重点堤段和薄弱环节的巡查防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汛情的出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近年来频繁的极端天气密切相关。2024年7月,台风格美残余环流和冷空气共同作用,导致长江中游干流莲花塘江段、洞庭湖、黄河中游延河、湫水河等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此外,2023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大江南北大范围强降雨频发,20个省市25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0条为中小河流。这些事件表明,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中小河流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对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当前的汛情,水利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应对。例如,2024年8月,嫩江支流发生超警洪水,水利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专家会商,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有效控制了洪水影响范围。同时,水利部还派出多个工作组前往安徽、湖南、贵州、江苏、广西、广东等地,协助地方开展防汛工作,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位。
在具体应对措施方面,水利部门强调要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库、堤防等设施的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减轻下游防洪压力。例如,在2020年7月,水利部指出,针对柳江、桂江、湘江等河流的洪水,应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加大调度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这一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已被多次验证,显示出其在应对中小河流洪水中的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河流洪水的防御不仅涉及水利工程的调度,还与气象预报、水文监测、应急响应等多方面工作密切相关。例如,2024年6月,国家防总和水利部联合部署,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汛值守,确保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这种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机制,有助于提高整体防汛效率,降低灾害损失。
然而,尽管水利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但中小河流洪水的防御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普遍较低,洪水涨势迅猛,难以应对突发性暴雨;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老化,抗洪能力不足,容易在极端天气下出现险情。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此次全国14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再次敲响了防汛工作的警钟。水利部的及时预警和科学调度,为各地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防汛体系中的一些短板。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应急响应能力,推动中小河流防洪体系现代化,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大众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rbwx.com/22615.html